【尖端講座系列】第九場 誰與誰的和解? ——日軍「慰安婦」議題的台灣與沖繩視點
主講人:朱惠足(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主辦單位: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日本語文學系所
摘要:
2015年,日本與韓國政府針對「慰安婦」(以下省略引號)問題達成協議。日本政府在共同聲明中表示,當時由日軍軍方涉及的慰安婦問題,對於許多女性的名譽與尊嚴造成很深的傷害,日本政府痛感責任,將在韓國設立專責支援慰安婦的基金會後,提供十億日圓,以回復所有慰安婦的名譽與尊嚴,並療癒她們心中的傷口。藉由此聲明與相關措施,兩國政府確認慰安婦問題獲得「最終且不可逆轉」的解決。去年七月,由於韓國社會的反彈與日韓關係的惡化,韓國政府單方面解散依照協議設立的「和解與療癒」慰安婦賠償基金會,慰安婦問題並未獲得「最終且不可逆轉」之「解決」。
針對慰安婦問題,「和解」是否可能?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問:究竟是誰與誰之間的和解?本演講將以相對較未受關注的台籍慰安婦、沖繩人慰安婦之文學及紀錄片再現為媒介,探討台灣與沖繩的視點如何揭露以「國族」為單位的協商及討論框架之侷限性與暴力性,以思考「和解」的(不)可能性意味著什麼。慰安婦的記憶政治學如何凸顯從戰前到戰後在東亞受到延續的軍事主義暴力,以及種族、性別、階級權力關係在其中的複雜交錯?文學與紀錄片等文化生產如何介入既有的歷史敘事,標示出無法被看見、被聽到的身體與聲音?在慰安婦相繼離世之後,我們如何透過「真實」與「虛構」的批判性辯證,傳承二戰的歷史創傷與記憶,以持續反思、批判帝國主義、國族主義與父權社會既拮抗又共犯的權力關係運作?